
每年的夏天,家族裡都會有人輪流陪外婆回澎湖灣度假,
若人數眾多有時候還得分兩三梯次,
因為小小的屋子三間房間頂多住十幾人,
今年媽媽又報名了,妹妹也在問我的意願,
聽舅舅說,今年回外婆家有快艇可以坐了,
再也不必顛簸三小時受酷刑般的暈船之苦了,
但是暈船狂吐膽汁的陰影還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,
但外婆的澎湖灣呀,我一定還會再回去的!
外婆的澎湖灣,這不僅僅是一首歌而已,
而且也是我們家人共同的語言,
是的,我的外婆住在澎湖灣,
從年輕結婚生子,到舅舅們將她接到台灣之前,
外婆一直住在這在這片海灘的邊上,
一個叫做「澎湖縣望安鄉東吉村」的澎湖離島上。
外婆說著:
以前漲潮時,家裡都會淹水呢,
那時候這小小的島很熱鬧,讓人以為世界就這麼大了,
每次妳外公外出捕魚,都會從台灣帶民生物品回來,
然而台灣,感覺是很遙遠很遙遠的地方。
後來外公外婆到台灣定居30年,
小島上的老家日漸無人問津,風吹雨打潮汐侵蝕,
直到西元2000年,舅舅們陸續將老家整修,
裝置了大冰櫃,每個房間也都裝有冷氣,
於是從此每年夏天少不了家族旅遊,
總是一大票人回澎湖離島老家度假去!
那各小小的島上,充滿了媽媽家族的記憶,
從小就聽了不知多少遍那個島上的生活,
那裡滿是外婆媽媽舅舅阿姨思思念念的海灘與魚,
我不是很能理解,那海洋民族對海的戀戀不忘。
直到了2003年7月,我回到了這裡,
(據說當年我還是八個月大的襁褓嬰兒時,
爸媽曾帶我回過這離島的娘家一次。)
我終於能夠明白,這個小小的與世無爭的地方,
為甚麼牽引著一個家族一定還要再回來重聚。
我的外婆住在交通非常不便的望安島的離島東吉島,
平日除了漁船之外,並不會有商船進出,更別說是飛機了,
那次我們是搭著舅舅熟識的漁民的漁船回到外婆家的,
從台南安平港出發,要三個多小時才會到達,
我並不想回憶那次搭漁船的暈船經驗,
因為我狂吐不已,簡直是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,
整個航程我就是拉著船尾的欄杆,對著湛藍大海貢獻膽汁,
差點就放棄生命將自己投入海裡餵鯊魚。
但是當我一踏上外婆的澎湖灣時,暈船不藥而癒了,
馬上就忘卻了前一刻的痛不欲生,慶幸自己勇敢上岸了,
我的天啊~~~~好原始的地方阿,好美的海啊~~~~
但隨即發現,沒有電視,沒有商店,連人都沒有幾隻啦,
要怎麼度過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呢?
陽光、藍天、綠水、白沙灘,很快的就擄獲了我的芳心,
真是不可思議呀,外婆家就在沙灘邊,
大門一開迎面而來的就是陽光、藍天、綠水、白沙灘,
要不是後來門前開了一條馬路的話,
我真的會懷疑夜晚睡覺時,潮水會將我們都沖走。
這個小島平日只有常駐居民約五戶吧,
加上一間衛生所的護士,然後七個阿兵哥駐紮,
只有夏季會有遊客到來,其他三季都是乏人問津的,
住的地方是僅有的幾間破破民宿,
或是外婆家旁邊那間媽媽舅舅阿姨們小時候就讀過的國小,
現在已經改成可以讓人烤肉野炊的小旅館。
而可不是隨便人都可以來這兒度假的,
要不是當地居民的親戚朋友,或是熟門熟路的人帶領,
根本就找不到這個原始未開發的地方吧。
在這裡的一星期,除享受陽光、藍天、綠水、白沙灘之外,
真的沒有其他的娛樂,真的連一間買零食的店都沒有,
所有的食物都是我們自己從台灣運過來的,
因為只有漁船入港休憩時帶來剛捕獲的鮮魚、鮮蝦、鮮蟹,
除了跟漁船買海鮮,舅舅們也會自己潛水下海去捕魚捉貝,
每天就是吃不完的魚魚魚貝貝貝,以及超大的活跳跳龍蝦。
陽光很燦爛,天空很藍,海水很綠,沙灘很白,
一起床,就是踏出大門、跨越馬路、跳下沙灘、泡在水裡,
然後等吃飯、等黃昏看夕陽、等夜晚看星星,
偶爾到處在小島裡走走散散步,但其實一會兒就走完了,
因為馬路只有一條,就是外婆家門前那一條,
從東走到西,也不消半小時吧。
這麼愜意的生活,寧靜得令人有點心驚,
怎麼可能會這麼與世隔絕,連手機都不會通。
最後我終於領悟,這是一個完完全全放鬆度假的地方,
只適合想消失於都市叢林的人,不適合捨不得關手機的人。
來到了這裡,會真正的發現,原來世界也可以就這麼大,
自給自足,無憂無慮,
除了風的聲音、海的聲音,就是人的笑聲。
這天舅舅特地帶我們到這小島上的最高處--燈塔,
沒想到這一路上的風景美極了,一大片的草原無邊無際,
小路上還有母火雞帶小火雞橫行的景象,
媽媽走這條小路時充滿了回憶,每一步彷彿都在時光回溯,
她說往燈塔的小路,可是她小學放學後牽牛吃草的小路呢。
從山巔往下望,可以望盡整個小島,然後也可以看見海,
這真是一個很美的地方,還完全未遭受到人為的破壞,
除了每年暑假的遊客造訪之外,幾乎是個被人遺忘的小島,
這樣也好,可以永遠這麼美,這麼寧靜,
永遠是我們家族的秘密度假聖地。